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沙夏

幻影RS150改装车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夏 发表于 2013-5-20 10:09
还是我来分析我们两个的因素吧,按理论你的压缩比方法是个理论的值,从能量或功来说却不能精确反应发 ...

你错了,气缸的分子不是1000,也不是900,而是一个变化的值,由充填效率和泄漏速率决定.

泄漏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状态良好的车子,泄漏都低至可忽略的水平,所以只需要考虑充填效率。

充填效率主要是凸轮轴决定的,不同的转速,不同的节气门开度,充气效率是不定的.所以气缸里面有多少空气也不一定.你能理解最好,不理解我也不想一直重复讲解了.

除了凸轮轴之外,排气回压、进气歧管谐振波都影响气缸充填效率,气缸里有多少分子是要定量定工况分析的,不能靠猜,而容积法是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办法,这就是为什么容积法举世通用,包括WSBK、JSB、AMA、CSBK。

你一直强调你的方法接近真实工况,那么提醒你一下,混和气点燃后活塞环的背压极大,使气环紧密贴合气缸,泄漏速率会大幅下降,你测缸压没装火花塞的吧?测出的缸压能代表真实工况吗?

最后贴出你说的KP150来,去年CRRC山东站:





下面的蓝色KP150是我改的:

拆大支架,大灯、尾灯


下面图中的红色22号车就是我的车。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1 04:04 编辑
宝贝虎 发表于 2013-5-20 23:29 你错了,气缸的分子不是1000,也不是900,而是一个变化的值,由充填效率和泄漏速率决定. 泄漏是不可避免的 ...


哎,你真是不懂泄露体积,用容器压缩比代表真实的气体压缩情况,下止点的容积体积是A+B,一部分体积通过活塞被压缩到燃烧室,B这部分为压缩后的泄露量,实际气体被压缩比的是A/C,因为泄露的体积没有被压缩比,你要想清楚,打气筒例子,

还有1000个分子例子,只是举例的数据,让车迷更容易理解,你也拿1000说事,废话,分子有可能那么少吗? 都说了你那测量的是容器的压缩比理论值,是高于真实气体压缩情况,越是密闭容器就越能接近理论值,活塞和气门是密闭的吗,没压缩前是那么多气体,压缩后你以为那些气体全部为压缩吗?你把压缩后的气体再次放回到压缩前看看还是不是原来那个气体量,

就如你用测量的润滑油去测量多处漏气打气筒,只不过那些漏气的缝隙小到润滑油检测不出,然后你堵住气嘴用力打,润滑油分子检查不出的地方,在高压下细小的空气分子到处腻出,也就是打气筒到处漏气,实际压缩的气体只有百分之80,你也说你测量出来容器压缩比是最准确最能真实反应气体在缸里面的压缩情况的吗? 你的测量方法只是测量容器的压缩比,理论值,往往都会高于真实值,你也说达到13是痴人做梦,告诉你,加了竞技活塞且降低中缸2.0mm,用你的方法得到压缩比轻易超过14,一个竞技活塞和用原厂降低了1.6mm中缸相近……

最后不想浪费时间说那么多,一开始就说为理论值,用你的话说“我对你在改装中对微小因素的思考能力上”已经没有什么怀疑了,从最开始的爆缸,到轮胎减重1KG,再到压缩比,居然用容器的理论压缩比说为是最能反应真实的气体压缩比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1 03:03 编辑

如果你发现我没有再回复,或者呵呵,谢谢代替,就说明已退出这种伤和气的争论,望能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1 04:57 编辑

例如10升的气体,用标有10刻度的活塞容器将它进行压缩,当活塞从10刻度压缩到1刻度时候,由于活塞之间的间隙导致泄露实际上只有9.5升的体积被压到1刻度里,国际标准气压力测量,只为9.5个大气压,按容器设计的压缩比应该是10呀,实际因一部分气体泄露没被压缩,真实压缩情况只为9.5升,的例子说明道理,容器越密闭,泄露就越少,被压缩的气体就越接近理论值10升,希望车迷能区分容器设计压缩比和真实工作中气体压缩比例的关系,设计和实际是存在差异的
发表于 2013-5-2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夏 发表于 2013-5-21 04:49
例如10升的气体,用标有10刻度的活塞容器将它进行压缩,当活塞从10刻度压缩到1刻度时候,由于活塞之间的间隙 ...

用1秒时间从10压到1泄露多少? 至少泄露60%!
用千分之1秒从10压到1泄露多少? 5%不到!
照你的说法,你的车子是变压缩比的吧? 还自诩"最接近真实",原厂公布的压缩比数据怎么来的,你不妨说说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1 10:42 编辑
宝贝虎 发表于 2013-5-21 08:54 用1秒时间从10压到1泄露多少? 至少泄露60%! 用千分之1秒从10压到1泄露多少? 5%不到! 照你的说法,你的车 ...
我并没有说过我的就为准确的真实值,只说你的为理论值,为设计容器的压缩比,难道你就不知道你计算出来的比实际的压缩比高吗,要我亲自把竞技活塞加工给你测试轻松超过14才相信吗,既然你也知道泄露,为什么真实压缩中没有考虑,即是用你认为的泄露量为百分之5例子,也能从之前你说的轻易上12.2降到11.6左右,用你的话都能反驳你自己说的论点,再次说到1秒/千分之1秒压缩时间,你的连压缩都没有,尽看做没有泄漏量得到的12.2,你都知道实际出现泄漏量了,还用容器压缩比来说,其次你也说达到真实13压缩比就极限了,但是你测量的轻易从9.2超过12.2,你试试用一个2mm木板,模拟高凸活塞加在活塞上顶面,油泥也行:类似我加工竞技活塞,你测试看看超过自己说的13压缩比不,自己反驳自己说的都能成立
发表于 2013-5-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夏 发表于 2013-5-21 10:31
我并没有说过我的就为准确的真实值,只说你的为理论值,为设计容器的压缩比,难道你就不知道你计算出来的比 ...

难道你不知道你测试的压缩压力小于实际工作压力么?
超过14的压缩比?别堆焊活塞,拿个出来看看!
最后再问一次,厂家公布的压缩比怎么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1 18:09 编辑
宝贝虎 发表于 2013-5-21 11:11 难道你不知道你测试的压缩压力小于实际工作压力么? 超过14的压缩比?别堆焊活塞,拿个出来看看! 最后再问 ...


你是承认你的方法是理想值了吗,不要你的方法都没解决就说厂家的方法来说,厂家的公式比我们复杂的多,考虑的因素比我们要多得多,而不是简单的设计容器压缩比,你以为宝马工程师也是和你一样不考虑实际压缩后的变化量是不,直接用容器压缩比写出来是不?

还有你没竞技活塞,可以依照模拟一个大体测量检验下压缩比,你叫我拿一个焊堆活塞给你看……

不要用,一直追加问厂家的压缩比怎么计算的问题把你的问题给转移了,说不出就是你的准确是吧,就是我没话说对吧,掩饰自己测试的误差,这种反驳的方式是辩论赛最常见?就如同我就问你一个问你,你的压缩比比值有没有考虑实际压缩后因泄露没有被压缩的气体体积了吗?回答我,有还是没有? 自己都说了泄露可能为百分之5,然后一直还是认为没有考虑泄露的是真实的,从最开始回复你就说你没有考虑泄露量,为理论值,到现在都没有正面回答我,我用刚你问我的方式问你,你考虑了实际压缩中因泄露的气体没有被压缩了没有,其他不想和你扯那么多,最后问你一次,有还是没有(考虑)?请回答我从一开始就提出来的问题
发表于 2013-5-2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宝贝虎 于 2013-5-21 23:00 编辑
沙夏 发表于 2013-5-21 17:38
你是承认你的方法是理想值了吗,不要你的方法都没解决就说厂家的方法来说,厂家的公式比我们复杂的多, ...

我终于发现你是个奇葩了的,连压缩比怎么计算都不懂还敢夸夸其谈改装呢!
"厂家的公式比我们复杂的多,考虑的因素比我们要多得多,而不是简单的设计容器压缩比,你以为宝马工程师也是和你一样不考虑实际压缩后的变化量是不,直接用容器压缩比写出来是不?"
这是你的原话,除你之外,全世界的内燃机厂商都用同一个公式计算压缩比,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例外,你太牛了!

这是厂家的计算方法:
TL1000R2.jpg
与我贴在164楼的公式完全一致:
1、压缩比=BDC气缸内容积/TDC燃烧室容积;
2、BDC容积=活塞扫气容积+TDC燃烧室容积;
     活塞扫气容积=排气量
3、综上可知:
           压缩比=[排气量+TDC燃烧室容积]/TDC燃烧室容积;

真是不好意思,宝马和我的计算方法是否一致,我先不说了,至少给你看的资料已经证实铃木的计算方法和我一致!
TL1000R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理解厂家得到压缩比的方法,就是一个公式,真以为我不懂,你的观点只要理解一个公式就是知道所有真实气体压缩情况,太肤浅了,一个公式解决所有压缩的问题吗,要了解这个公式百度一堆,为了简便,才把缸压缩的形式看做完全封闭的容器,你能说一边压缩一边漏气的容器里和几乎不漏的容器,两种情况容器里的气体压缩情况一样吗?那这样只要不管什么容器泄露量为多少,只要符合这个公式的里面的气体真实压缩情况都是一样的吗?

公式全世界都是用这个公式,问题是怎样用,这是理论值,发动机设计压缩比是这样,前面例子也说了,容器压缩比为10:1,真实气体只有9.5升被压缩,把这被压缩的气体排出的量测量体积,只有9.5升,真实工作中排气量,

我之前为什么不回答你,就是因为说了你就拿这个说事,而避开没有考虑真实压缩泄露的情况,公式全世界都用,包括我,气体被压缩后再排出来量,你以为是底面积乘以高呀,为了方便计算,把缸看做完全密闭理想密闭状态下,扫过的容积和排出量相等,你之前说10升的气体压到1刻度后,有可能泄露百分之5,那么把它排出来测量体积看看是否和之前的体积相等,那是为了方便教学,计算,让常人更加容易理解,才看似为理想状态下,物理很多公式都是这样,你的方法为理论值……

还有之前为什么不急着回答你的问题,就是找出你方法的漏洞先,再帮你分析原因并找出,现在可以回答你了:世界很多顶级汽车制造商,计算压缩比,都是用计算机建立好发动机模型,用极其复杂的软件模拟发动机真实运行情况,包括发动机里温度变化情况,磨察情况,各部分受力情况,能量损失情况,活塞速率,气体各时刻的流量情况等等都能反应出来,通过软件了解压缩那时刻,有多少真实气体被压缩到燃烧室,利用建立发动机模型通过软件计算出来的,这就是一款发动机的设计研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2 01:47 编辑

你以为你用那个公式和工程师通过软件用那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是一样的吗?同一个能量公式在不同人用得到的数据都有差,有些人没有考虑热量,有些人没有考虑磨察,有些人没有考虑泄露,我说了很多次你的为理论值,你一直当做真实值看,对你无言以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2 03:09 编辑

还是车迷轻易看得懂的那个例子,10升气体,10格刻度,压缩过程中漏了0.5,存在的燃烧室的气体只有9.5升被压缩,然后当这些被压缩比的气体全部排出测量还是理论值的10升吗,实际能化等号吗?用9.5升的真实排气量用公式算看,用你自己说的遗漏量可能百分之5,又用你的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又能反驳你自己的观点,你也说压缩后有泄露,然后计算实际工作中压缩后排气量又化等号用理论值去计算,你自己说出来的观点不觉得矛盾吗,其次越是密闭的容器实际压缩后排出气体量就越接近理论值,这就是你所忽略的主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2 04:38 编辑

扫气容积=压缩后排气量,你以为真实能等同的吗,两者的分子数量就不同,你也说有泄露,那泄露量去那呢?的确真实情况有部分分子从容器间隙泄露出,绝大部分被压缩到燃烧室后排出,为什么这样写呢,那是为了方便教学书写,计算,和学员的理解,很多物理公式都会这样概括为理论值 ,别说我违背公式


实际:扫气容积=压缩后排气量+泄露量(分子数量相等,被压缩只是分子与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已,容器密闭性能越好就排气量越接近扫气容积)


一定要我追溯你用到公式的方法上来才知道你的错误所在吗?以及上面问你你没有回答的问题,有没有考虑泄露量,答案出来了:没有。
发表于 2013-5-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夏 发表于 2013-5-22 01:05
你理解厂家得到压缩比的方法,就是一个公式,真以为我不懂,你的观点只要理解一个公式就是知道所有真实气体 ...

混淆概念,偷换主题,不愧是学过心理学的,不过为啥不谈正题呢?
连容积法都不不知道,还说自己懂,你要是真懂就不会在这硬撑了!
跟你说压缩比,你就扯压缩压力;
跟你说容积法,你就扯厂家的公式;
跟你贴出厂家的公式,索性装看不见!
你所谓的宝马公司的极其复杂的软件是什么软件,极其复杂的公式是什么公式,别自己编造,贴给大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夏 于 2013-5-22 12:48 编辑
宝贝虎 发表于 2013-5-22 11:36
混淆概念,偷换主题,不愧是学过心理学的,不过为啥不谈正题呢?
连容积法都不不知道,还说自己懂,你要 ...


笑话,说我偷换主题,扫气容积=排气量完完全全是你提出来的,这个公式你以为我不懂,呵呵,用这公式前提条件为完全密闭理想状态下,懂不?还化等号,那是为了方便教学书写,计算,和学员的理解,很多物理公式都会这样概括为理论值,拿一个公式出来就说自己懂,真是可笑......

扫气容积=压缩后排气量,真实能化等号吗,等式左右的分子数量相同吗?你自己也认同有泄露,可能百分之5不定,那泄露的分子去哪呢?这些都是你自己提出来的,前后矛盾不?我看都看不下去.....

真实:扫气容积=压缩后排气量+泄露量(左右分子数量相等,被压缩只是因为分子与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已,容器密闭性能越好就排气量越接近扫气容积)

最后问一句话你:底面积乘以高,里面气体的分子实际包不包含有泄露的分子,请回答?

A包含,B不包含,是选择A还是B?选择题答案里是不会有文字出现。

限制你24小时“正面”回答我?我会等着你的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5-31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