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哥

甘 南 三 章【续终/神秘的藏族火葬/藏族工艺/扎尕那情歌(21页...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太子车 发表于 2012-7-13 17:08
顶。。。。。。。

感谢关注!请多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LQS 发表于 2012-7-13 21:28

{:1_117:}感谢关注!请多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2-7-15 11:42 编辑
摩托freedom 发表于 2012-7-14 01:30
干嘛老提几十年前的旧事呢

现在都说不清  那时候谁是谁非 也无法说清了


干嘛老提几十年前的旧事呢
——干嘛不提呢?!不看清怎样走过的路,就不知如何走以后的路,温故而知新!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最有历史,又是最失忆的民族,看来是有几分道理的。

现在都说不清  那时候谁是谁非 也无法说清了
——没有说不清的事,又不是原始社会几千年,就这几十年而已,活着的人都还在呢。只有不想说清不愿说清假装说清的谁是谁非。

只能站在自己的民族立场上看问题了
——只能站在自己民族立场上?那么藏族人和维族人也可以这样这样想这样说么?那样的话,单一民族的国家倒是应该最稳定的,也没必要一个花园里几十朵开的不一样的花。

没有当年的平叛 哪有这几十年的安定?
——这里不是学术论坛,不必深入。只想引用文中表达意思,只有摘下头盔后,才能意识到眼里的世界是曾被遮蔽的,没有看清全貌的。

哪里还有终极白菜呢? 也许连国产幼兽都买不起
——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多少必然关系。台湾也没安定统一,不是一样能买得起终极白菜么,呵呵

最后真诚地感谢您的关注和表达!谢谢与您之间的交流!{:soso_e183:}

点评

一些事情估计现在不便于说,三四代以后,必将很明了。历史是掩盖不住的。  发表于 2014-6-7 12:06
摩旅就摩旅,自当是看风景的游人,其他的就复杂了,免谈了吧。  发表于 2014-2-7 15:19
有句话咋说来着“前事勿忘后事之师”。四大文明古国现存有几?我的饱经忧患但依然矗立的祖国啊!!!  发表于 2012-11-19 15:49
这才是理性,这也是中国的良心  发表于 2012-7-20 20:5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山鹰 发表于 2012-7-14 06:23
每个人都能给爱车在广博的大地怀中找到坐标定位,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的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位置!
黄河 ...

有你的鼓励,不能不继续下去!

你辛苦啦,感谢!{:1_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杠 发表于 2012-7-14 09:55
精采呀,有历史,有现代.有汉文化.有藏内容.有中国人,.有老外.有男人.有女人,古今罕见!老崔顶了!

呵呵,在七道梁不是已经先被风驰的摩友瞧见了嘛,当时我也觉得面熟的很,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杠 发表于 2012-7-14 10:12
天路猎风,追寻我梦,轮转世界,体味苍生。
知珍惜、懂敬畏、莫忘感恩。借用了.哈哈

同感!同勉!{:1_117:}
发表于 2012-7-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期待更新。
发表于 2012-7-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楼主慢慢去感受。好像年宝玉则就在那

点评

年宝玉则在青海久治县30多公里的年宝摊,那里有格萨尔王的哨兵,是格萨尔王大战女妖的雪山。  发表于 2012-12-15 19:54
发表于 2012-7-1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走过这一条线路,已去玛曲黄河桥看天下黄河第一弯,不知是地方没找对,还是河湾很一般,就是没找到那个天下黄河第一弯。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2-7-15 12:53 编辑

第二章    潜行的洮河

                       
                                              你从哪里来? 我从南京来,
         
                             你带的什么花儿来?
我带的茉莉花儿来。
                                                                         ——洮州(临潭)民歌

      注:这是甘南临潭一带传唱六百余年的民歌,甘南之地并不生长茉莉花,是明初从江南金陵(南京)移民传承下来的。至今甘南洮州(临潭)方言还能与南京乡下方言相互听懂交谈。洮州(临潭)方言和保留的一些古语,甚至都可以从《红楼梦》里对应找到。

       洮河,在中国西北版图上是一条看去极为普通的内陆河流,从青藏高原的西倾山发源,汇入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黄河。之所以我想说洮河是潜行的,那是因为我在洮河之行中,才领悟到洮河对于甘南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说自汉魏唐宋以来,若无洮河则无甘南。在地图上呈现弯钩装走向的洮河,形象地展现了历代中原政权和汉文化以洮河为勾连,将安多藏地与中原内陆紧紧连接到一起。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跨山越水的现代公路已摆脱了人类对于沿河而行的依赖,使得昔日商队接踵之河变成今日内藏隐秘之流,潜入了现代人们的视线之下。

       古人傍水而居,沿河而行是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因此形成了河流文明。越是在古代过去,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人类的活动越是决定性的。明代朱元璋开国之初,明王朝的政治军事统治就沿着洮河溯流而上进入安多藏区,所施移民屯田治边之策,对清代民国乃至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起到的巨大影响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洮河,
中原内陆的经济文化得以“茶马贸易”的方式输入安多藏区,而清末民国时期的临潭西道堂商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对于临潭西道堂,到过甘南的摩友不少,但知道熟悉西道堂的恐怕不多。因此,不能不先对临潭西道堂做个简单介绍,不然后面的有些图文内容恐怕难以说清的。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也称汉学派。1901年由创始人马启西创立于甘肃省临潭县,建立了“大房子”(宗教“大家庭”),集体经营商、农、牧、副各业,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纽带,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经济文化实体,很像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与众不同,自成一体。道堂规定全部财产属于道堂所有:“悉用于本道堂建设、教育及一切公共事业。”堂内教徒按个人所长,分配工作,全体过集体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医疗卫生,均由道堂统一安排,统一供给。在第三任教主马明仁的全盛时期(1918~1946),不仅在北京、张家口、兰州、包头、阿坝、康定、拉萨等地设立了商栈,而且行商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深入藏区贸易的牛帮驮队,近则安多玉树果洛,远则康巴拉萨阿里,可谓西北首曲一指。还建立了农场12处,耕地达7千余亩,牧场5处,各种牲畜约5千余头,林场13处,各种作坊10余处。积累资金达百万余银元。其影响力使得西道堂第三代教主马明仁由白崇禧引荐给蒋介石在重庆接见谈话。

       西道堂的经济实力和商贸活动在民国时期称雄西北,成功的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大家庭组织”和共同生活。从1901年到1958年大家庭最终解体,西道堂的“大家庭组织”整整存在了57年。

       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认为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运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意之必要。历史学家顾颉刚和王树民在抗战时期也来到西道堂考察教育,被称为“新社会的模型”。

       著名作家张承志曾评价:“这对于哲学和人类进步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后世只要有人类对公社思想的追求,西道堂的历史就会继续给他们以启示。”

点评

一哥辛苦了,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关于河流文明,汉学派的某些精髓....  发表于 2012-7-16 09:4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7-1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欣赏{: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2-7-15 13:37 编辑

2-1-洮河边的“般若洲”-西仓寺

自离开碌曲县城向西行进,就一直在洮河的沿岸在走。洮河在这里并不显得多么宽广,但却养育生息了两岸的民众。
nEO_IMG_DSCF5467.jpg

基本上是沿着过去的老路而修建的公路,车后是碌曲县城的方向。
nEO_IMG_DSCF5469.jpg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清代皇帝曾给这座洮河边上的西仓寺赐匾“般若洲”于该寺。建寺170年。2006年举办时轮金刚大法会时,在金座德哇仓.嘉样图丹嘉措活佛摸顶的一天之内前来聚集了13万人之多。
nEO_IMG_DSCF5470.jpg

洮河流水从风动不息的嘛呢旗下川流不息
nEO_IMG_DSCF5471.jpg

洮河岸边一处久远的遗迹,不知是僧人闭关之所,或是哨卡旧址。匆匆而过,未及久留,只做猜测之想。抢时间赶着向第一站目的地拉仁关行进。
nEO_IMG_DSCF5472.jpg

nEO_IMG_DSCF5473.jpg

nEO_IMG_DSCF5475.jpg

发表于 2012-7-1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哥 发表于 2012-7-15 09:44
干嘛老提几十年前的旧事呢
——干嘛不提呢?!不看清怎样走过的路,就不知如何走以后的路,温故而知新 ...

真佩服您的文笔和涵养 这么一说的确有点赞同您了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帖子  您对新疆感兴趣吗?我打算去那里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哥 于 2012-7-16 03:42 编辑

2-2-逝去的繁华-拉仁关

       我最早是在西道堂大事记中,反复看到出现拉仁关这个地名,引起我的注意,渐渐了解到拉仁关的历史过去。
追溯以往,这里便是著名的唐蕃古道的河曲道所经之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常有唐蕃使臣奔走来往。至今这里的草原上还保存着被称为道格尔古碑的唐蕃清水会盟的界碑(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自西道堂创立以来,拉仁关这个昔日
被外界称之为“洮水上流草荒之地”,成为西道堂深入藏区贸易的极为重要的集散地旱码头,由此再分出几条前往藏区不同目的地的路线过去西道堂的牛帮驮队,从临潭(旧城)出发以后,沿着洮河经过3马站路途,总是先到达拉仁关集中,然后由此地分赴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四川阿坝和松潘等地。其中前往著名的玛曲郎木寺就是取道拉仁关再经尕海到达的,而不是我们今天从甘南州府合作的国道一线的。

我从碌曲县城继续向东,途径现今的拉仁关乡政府。有意思的是,这里除了这座洮河边近年新建的乡政府,旁边似乎再无人家,只有孤零零地一个小官府。此拉仁关不是彼拉仁关,真正意义上的拉仁关是在山里,而不是洮河边。
nEO_IMG_DSCF5476.jpg

从碌曲出来行至约25公里时,路旁路牌指着一条右拐的山路出现,驱车右转沿着一条山溪进入山里,在一路上升的山谷中走了5公里,翻过一道山梁,眼前突现一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已有200年建寺历史的黄教格鲁派拉仁关寺赫然坐落其中。
站在高处俯视拉仁关的全貌。上部为藏民及寺院聚集区,下部为回民及清真寺聚集区。
nEO_IMG_DSCF5479.jpg

这里有寺庙有村民。坐在白菜上的是旁边小商店的老板,名字叫“拉毛道尕”,与旁边的村民对白菜评头论足。
nEO_IMG_DSCF5480.jpg

从左往右——看车的寺院喇嘛、跟孩子说话的西道堂回民、试车试驾的藏族村民。这就是拉仁关居民的组成成分。他们跟我说,极少有外人来到拉仁关。
左二为拉仁关定居的西道堂回民,年纪约为五十多岁,但对西道堂的民国时期驮队情况知之不多。
他介绍说拉仁关现在只剩下三户人家,其他已迁居兰州或碌曲。

nEO_IMG_DSCF5481.jpg

寺院的经房,我刚到时,一群藏族青年男女或坐或卧在经房门前空地上谈笑,我没好意思贸然举起相机。
nEO_IMG_DSCF5482.jpg

嘛呢经房里两位不停摇动经轮在诵经的藏族妇女
nEO_IMG_DSCF5485.jpg

一遍又一遍念诵的六字真言,寄托着多少对来世的祈愿!
nEO_IMG_DSCF5544.jpg

等待着下一次的转动
nEO_IMG_DSCF5487.jpg

nEO_IMG_DSCF5490.jpg

nEO_IMG_DSCF5491.jpg

两个出家的小和尚。左边的这个要拿他的手机换我的相机,说他的手机是诺基亚的,我笑眯眯地摇头。
nEO_IMG_DSCF5492.jpg

藏族居民家大门上自家的出租车广告
nEO_IMG_DSCF5493.jpg

nEO_IMG_DSCF5495.jpg

nEO_IMG_DSCF5496.jpg

没看明白这块油乎乎的石头是做什么用的
nEO_IMG_DSCF5499.jpg

喇嘛住房。窗户上还蒙着一块塑料布,这里海拔是3400—3500米,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季保暖。
nEO_IMG_DSCF5501.jpg

转佛堂
nEO_IMG_DSCF5505.jpg

nEO_IMG_DSCF5506.jpg

nEO_IMG_DSCF5509.jpg

nEO_IMG_DSCF5513.jpg

nEO_IMG_DSCF5515.jpg

这个小和尚非常可爱!我看他独自走来,便举起相机想抓拍。小家伙一看我举起相机,立马不走很庄重地来了个立正,这意外让我反而心生感动和有趣。拍完后掏出糖块给孩子,藏族人爱吃甜食,他也感到意外挺高兴的。
nEO_IMG_DSCF5517.jpg

走过藏区几次,第一次见到圆柱形的嘛呢石。从雕凿工艺来看,十分精致细腻,是藏族工匠上乘之作,远胜于上面放置的常见的民间嘛呢石工艺。字体(似为梵文)风格古朴雄浑,年代应为久远。
nEO_IMG_DSCF5524.jpg

nEO_IMG_DSCF5525.jpg

nEO_IMG_DSCF5526.jpg

nEO_IMG_DSCF5528.jpg

转山转水转佛塔。。。
nEO_IMG_DSCF5533.jpg

nEO_IMG_DSCF5534.jpg

nEO_IMG_DSCF5535.jpg

在这里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景象,即伊斯兰清真寺与藏传佛教寺院同在一处,相邻一地,但又长期共存,和睦相处。左边的清真寺始建于1929年,是由西道堂第三任教主马明仁向同时经营林场两处,牧场一处。这源于民国18年(1929年)发生了于藏、回、汉民族之间的民族仇杀惨案的“临潭事变”。事变发生后,临潭西道堂第三任教主马明仁率领教下数百人辗转跋涉,远行至拉仁关寻求庇护。由于以往西道堂商贩与拉仁关部落头人认过主人家,加之平素他们在与当地藏族人民商业往来中格守信誉,口碑甚佳,所以在西道堂二受危难的紧急关头,拉仁关的藏族”郭哇“(头人)及藏族民众接纳了西道堂划给地皮,允其建屋、下帐房,成为回族西道堂正式定居之初始,也修建了这座碌曲地区第一座清真寺
nEO_IMG_DSCF5507.jpg

拉仁关的西道堂清真寺背面全景,两只象征和平的鸽子落在昔日西道堂居民院落的墙上,久久踟蹰徘徊。
nEO_IMG_DSCF5566.jpg

以左边这道土墙为界,左边以上是藏传寺院的地界,土墙右边以下是清真寺地界
nEO_IMG_DSCF5569.jpg

随着西道堂牛帮驮队在五十年代后期的解体消失,拉仁关也失去了作为藏区商贸活动中心的繁华和地位。西道堂回民逐渐外迁他处。
nEO_IMG_DSCF5576.jpg

倾倒的院墙里早已人去室空,荒草齐人
nEO_IMG_DSCF5572.jpg

nEO_IMG_DSCF5573.jpg

nEO_IMG_DSCF5574.jpg

西道堂早年建筑采用的是藏式筑墙,墙基石块砌筑密实,至今严丝合缝,屹立不倒!
nEO_IMG_DSCF5577.jpg

早年的西道堂商队商人也是穿藏袍说藏话,结拜各处藏族“主人家”,与广大藏牧民拉近了关系。在当时有句话叫做“学会藏话值银子”,就如同我们今天外贸使用外语一样的重要。
nEO_IMG_DSCF5578.jpg

只剩下三户回族居民的回族妇女。曾经有当地藏族妇女下嫁西道堂回民,而西道堂商人在这里的生活也融入了藏族生活方式。
nEO_IMG_DSCF5579.jpg

我想给这个回族小娃娃拍个照,可他害羞地藏在奶奶身后,呵呵
nEO_IMG_DSCF5581.jpg

还是忍不住好奇
nEO_IMG_DSCF5582.jpg

本想当日留宿拉仁关,更加深入了解拉仁关的历史往事。但因本地已无长者,对过去只是隐约听说,并不知情。因此,驱车离开逝去这已逝去繁华的拉仁关。
nEO_IMG_DSCF5583.jpg

山坡上一处牛羊圈的遗迹
nEO_IMG_DSCF5584.jpg

洮河边一处窑址遗址,解放后仍在使用,后被废弃。
nEO_IMG_DSCF5585.jpg

窑工居住遗迹
nEO_IMG_DSCF5590.jpg

人工砌筑加固遗迹
nEO_IMG_DSCF5592.jpg

点评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3-11-9 2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人生 发表于 2012-7-15 11:50
顶了,期待更新。

感谢关注!敬请指教!{:1_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5-6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