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风之纹章

老帖重发,关于油气分离后减震的修复。★★★无须回复不断更新★★★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该做的准备都完成,接下来就该轮到分解叉芯组件了。第一个步骤当然是拆螺丝,不过你要是操起扳手就拧的话,怕是把一日三餐当一顿全吃光了的劲全都使上,也没法让轴杆锁紧螺母乖乖地下来。 为了防止减震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发生螺母松脱引发事故,生产厂在锁紧紧轴杆螺母后,就把凸出螺母的螺纹部分给镦粗了,以此确保万无一失。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得先做些预备动作:把凸出螺母的螺纹部分打磨至与螺母端面平齐;然后才能逐步拧松螺母直至松脱。



把螺母后面的压板取下来,紧贴着的簧片组合保持原样顺着取出来,小心别给弄散乱了,最好拿根金属丝给穿好了,这样比较稳当。
回弹阀门簧片组合

跟着取下活塞、压缩阀门簧片组合、底板,注意底板上还有一个贯穿簧片组直径零点几毫米的定位销,别一不留神给掉到地上,那得费多少眼神才能扫描得出来啊。
运气不赖,“活塞环”还没有堕落到前面那位仁兄提到过的O-ring的地步。

这下可以窥见压缩簧片不能见光的另一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再发第二贴。
发表于 2010-2-2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设为永久置顶精华贴
发表于 2010-2-2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经常潜水,但好贴必须顶顶顶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吃饭的地方不能上网。
提前发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下角的那颗定位销看见了吗,用来穿着簧片的锡丝是0.8mm的;哪位要是眼神不太利索的话,我这有个20倍放大镜欢迎借用。

也有的减震是没有这颗定位销的,下面这种就是:

言归正传,再来看看清楚油道构造的精妙所在。这是活塞上的油道分布,外圈那一整圈是减震压缩时的液压油通道,内圈那孤苦伶仃的三个孔则是减震回弹时液压油的主通道;在簧片阀的作用下,两组油道里的液压油都只能向相反的方向单向流通。由于减震压缩状态下液压油通道远道的截面积大于回弹时的油道截面积,故此液压油回流的时间要大于压缩时间,阻尼由此而产生。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震器“急收缓放”特性。

换个角度瞧瞧,还能参观一下定位销的小窝呢。

继续来研究一下回弹阻尼调整的奥秘,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轴杆上的两个孔吧,洞里乾坤究竟藏了些什么要害机关呢?这回得睁大眼睛来看才行,秘密就在下面这个小孔里。

欲知后事如何,下午再发。
发表于 2010-2-2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LZ好技术,好文笔!,学习了...{:1_121:}
发表于 2010-2-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一定要顶还可以得分!!!!!!!!!!!!!!!!!!
发表于 2010-2-2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顶!!动手能力强!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晚上饭局就是多。让各位久等了。
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叉柄上的调节旋钮置于1的状态

看图不用说话,也知道这是叉柄上的旋钮置于4的状态啦!

原来在回弹状态下,液压油除了上面活塞上的回流油道之外,还有一条暗度陈仓的秘道 ,,而这条暗道的出口就是轴杆上的孔,可以看见上面的1#孔和4#油孔的孔径是不同的。通过调节叉柄上的旋钮选择不同的孔径,控制通过辅助油道液压油的流量,从而获得对回弹阻尼的调整。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这才四级调整,太不够意思啦!我的起码要12级以上才过瘾!”卡特里娜也不过才五级,就已经把新奥尔良翻了个底朝天了;要12级?行,没问题!那就弄个珍珠给你送去,这回满意了吧? 不过要是减震要来个12级及以上的回弹阻尼调整,总不能在刚才那个立锥之地钻它个数量≥12的孔吧? 那岂不是成漏勺了。这时候就得另想办法了,来看看机械设计师的另一杰作:针阀式无(有)级调整结构。各位请慢用。



化油器上的针阀见得多了,这么老长的定海神针见过没?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这个回合过招的是损坏率最高也是最容易导致减震内功尽失乃至不得不黯然引退的关键部位:密封组件

照例先来个全貌,外别看它外表光平平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就这么点儿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出起问题来却可以要了减震的命,于是乎令无数英雄竞掏腰包,欲罢而不能。

翻过来咋一看,除了个黑色的缓冲垫以外似乎同样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可里面藏着的机关却是着实让不少人马失前蹄,败下阵来。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清楚它的庐山真面目。先弄两把小号一字形螺丝刀,先把刀口磨钝了再小心把缓冲胶垫给撬出来,否则撬出缓冲胶垫的时候会把人家脸蛋上的细皮嫩肉给弄得疤痕累累,保准你用十支SK-II也补不回来。跟着下边还有一个厚垫圈,随手就可以取出来了,掂了掂,猛吹两口气......居然没响!没准儿竟拿不锈钢当袁大头来使唤了。


紧跟着下面这位就不用介绍了,油封就是它了。小心点儿轻轻用点巧劲它就乖乖地出来了;后面还有个跟屁虫也跟着溜出来,还是个不锈钢垫圈,不过比上面那位可就轻薄许多了。

好好来看看这个油封长得啥模样。再把油封套回叉芯,仔细检查油封唇部和叉芯轴杆的接合程度,结果虽然不够理想但也还不至于太坏,不然减震上车那天里叉芯上早就血流成河了。




左边这个是油封外端面内圈一个硬质的档圈;油封属于那种特殊订制尺寸规格的Y型油封。

结果就这么个黑不溜秋的玩意,让我跑遍了十九条街也没能搜刮到半个同样的出来。最后终于在一家油封专卖店搜到一个的国产非标产品和它的尺寸一致,但却没有中间的硬质挡圈,而且外观上看起来质地和上面这个也相距甚远。虽说店家拍着胸口跟我保证用起来绝对没问题,但基于N2个不同的理由,还是婉言谢绝了店家热情洋溢的推荐,仓皇逃了出去。
新的既然找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回去搜寻一下以前搜刮回来的藏品级垃圾,一轮翻箱倒柜兼蓬头垢面之后,总算翻出了压在箱底某个角落的SHOWA叉芯。三下两下重复上面的N个步骤,终于小心翼翼地把这玩意捧在手心里了。量了量尺寸,吻合;试着套上叉芯,感觉比原配好得多。感谢上帝怜悯,没再让犹大那只肮脏的手再度伸进我那可怜的腰包,阿门!
油封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后面的问题又接踵而来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可能导致油封乃至叉芯受损甚至于报废的另外一个关键的部件:导向支承环。很多时候当外面的尘封失效以后,就再也无法抵挡灰尘及污物的入侵,首先受到侵害的便是导向支承环,于是其内圈的聚四氟乙烯涂层便会出现异常磨损甚至剥落,导致支承导环与叉芯的间隙增大,结果叉芯正常情况下的单纯轴向运动变成了X+Y+Z......式的偏摆运动,直至后面的油封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最终不是罢工也会怠工了。所以通常一旦发现油封失守,这个支承导环恐怕早已经是苟延残喘,回天乏术了。如果诸君不想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去为了那个没几天又罢工的油封头疼脑热的话,建议还是先想想办法把行将就木的支承导环给解决掉。好在找到这个部件的难度系数还不算太高,搜索一下记忆数据库,没费多少功夫就在隔几条街外边给找出来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对付它。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告诉我,一页帖子的图片不能太多,等到下一页再发。
发表于 2010-2-2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哪里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哪里见过~~~~~
秋名山车神 发表于 2010-2-22 23:42


我去年在老论坛的维修区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4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