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91|回复: 38

骑乘的观念 骑乘的技术(17) 骑车的节奏 NICK IENATSCH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夏天即将来临,很多车友/车队都会开始邀约想要再假日的时候出去跑一跑,这个也需要搭配正确的观念。在此这篇就把它献给
车队在集结车友出发的时候,所需要的观念
。我很希望有在跟车队共同出游的领导者或者筹备者能够看这篇文章,如果你们早就在使用,那我觉得很好。如果你知道有哪个车队并没有在使用这种观念,我想这是可以被推广的。

此篇、我们针对骑车时候的节奏,来讨论。在我们骑乘大型摩托车的时候,往往不自主的就把公路/山道,当做赛道使用。任意的转动油门,或者做出超出行车路线范围内的技术,这些都有可能会提早结束你的摩托车生崖。 在我们有效的练习正确的技术,以及观念后。应该要搭配的正确的道路使用规范,来确保我们行的安全。

以下的文章并非我的发表,我不晓得这个在国内是否有人发表过,不过我还是在这边提供给广大的摩友


NICK IENATSCH  发表 THE PACE   骑车的节奏


Nick在1984年就加入了 Motorcyclist 並且在加入後的一年,Mitch Boehm也加入其团队,在六个月后!!''The Pace"就被正式发表出来。
他们文章提到,The Pace 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经常在假日邀约车友的一部分。the pace不但是一種維護道路车手生命的道路技巧,并且使用The Pace观念,让他们骑车变得非常有娱乐性。
左图为:Mitch Boehm


THE PACE 观念:     (以下简称 TP)
TP他强调的是车子/车手本身的技巧操控,并不是在强调车子的「绝对急速」全油门、报俵、延后煞车点。都不是TP所提倡的观念!!如果能做到这些,基本上就可以避免摩托车休閒運動最常發生意外情况。TP所追求的是「过弯动量的运用」在入弯时候强调「穩定」及有信心的技巧操控。让车子保持正确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距离 轻快的完成过弯。因为我们在出弯时并未大补油门,所以下个入弯点也不需要太多的煞车,有时候车友整群出发,甚至一个早上跑下来也看不到一位车友的车子煞车灯亮起!!!当他们需要煞车的时候,快速、平顺有力的压缩前煞车,在最短的时间内设定入弯的速度。


如果你常常大力煞车,或者常常跑过头。那代表,你骑的太猛了,你的油门时间过长。因为油门使用不正确,你未能即时建立入弯速度。
如果按造TP所提倡的观念,骑车应该会减少你对油门、煞车的依赖,摩托车最容易被滥用的就是「油门、煞车」你应该培养快速判断入弯的速度、路线。这样的道路性能骑车会最容易让人兴奋。


小叮咛别怀疑 NICK所说的煞车灯没亮起,他们可是使用正确的观念及技巧还有路线,适当速度搭配退档。是可以完全做到不亮煞车灯的。


Your Lane is Your LIMIT 观念:   注解:你的车道、就是你的极限。
除非在我们安全的超车以外,绝对不要超越中线,如果你常超越中线。代表你骑太猛了/你路线错了。这是一个警讯!!即使你可以看到前方很清楚的视野左弯的转弯处,也要保持中线的右边。在保持中线的右边比你骑在中间更有挑战性,及乐趣!!当我们出游的时候整队人都承诺使用这样智慧型的技巧,车友间的群体压力及逻辑会消除你想走中线的动机,这样就可以避免危险。虽然骑乘道路时,不应该用赛车用语来形容,不过确实你可以想像,你的行车道路宽就是你的赛道宽。离开了你的行车道路宽等同于摔车衣样。应该要更准确的控制车子,利用每一寸道路宽,当你在有很好前方视野的弯口(确定对向无来车)那控制车子入弯点就不需要太早,在入弯点的最右侧达成了一个高点式的转弯,然后加速出弯(这里的加速不是叫你全油门出弯)当车子在直立的时候很接近入弯点的最右侧,有力稳定的操控车子,缩短过渡期。不要过度用力,因为在稳定的过程中,车身会轻微的跳动甚至上你出轨,因为你入弯时没有大力的煞车。你可以在apex点前 早一些打开油门帮助你出弯时可以平衡稳定车子


小叮咛:这边提到了过弯的油门 http://bbs.moto8.com/thread-226570-1-1.html 我在此篇有介绍过,这里不加以解释。


很多的时候环境上市不允许我们使用整个道路宽的!!从中线-外侧白线,在回到中线!!看不见出弯点的入弯,对象来车,地上有石头。
这些都不适合我们把道路宽用尽。就因为有以上的情况,所以我们要保守的骑,我们要保留3-4英尺的「犯错范围」特别是车道的左侧!!!
如果对向来了一个不守规矩的驾驶人,那很有可能会造成 致命的意外!!如果你在右弯看不见出弯口时,应该要缩小范围。当面临左弯看不见出弯口时,我们应该要从中线在往右边靠个3英寸左右以避免对象吃线来车。因为你是按照「TP」骑车,而不是全速,你是有节制的入弯,所以你会有多馀的时间应付路上的所有意外。


小叮咛:泥泞道路的外圈通常比较乾净,因为汽车重量叫大一般道路的小碎石会因为汽车外围轮胎,将土尘排除掉,所以我们要选择乾净的道路。


A GOOD LEADER , WILLING FOLLOWERS:    注解 好的领队、乐于配合的追随者
街道/山道,总归他就不是赛车的场所。 他需要「礼让」「自信」「自我控制」来维持。由领队者决定骑车的「步调」并同时利用「后照镜」监视后面车友,有无违反规则的迹象。在一群车子出游中,领队有时候会刻意或者无意间拉开了与后者的距离,这样后者同样可以享受过弯的乐区,因为有领队者事先探路,这样也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弯道的乐趣,以及道路行车的安全。无论速度,或者其他因素。车队出游不管是谁都不能超过领队,并且领队可以随时换人。透过简单的「手势」,利用这种方式的带队并且,精通过弯才是「TP」神龙活虎的关键, 他们保留了长的跟车距离,适度的调整车队,车与车的距离 这样可以安全达到几个目的,减少飞石打到,不会让人觉得在飙车,前面发生状况时,可以预留反应时间。


小叮咛因为TP会发展成高速过弯,灌输新进来的队友 TP观念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新进的车友常常会在出弯大补油门,来弥补他在入弯所失去的距离。所以在经验当中,当有新进的车友加入车队的时候,往往出游的速度就会减慢。因为我们是强调技术而不是直线的大补油门。所以新进者往往都是靠直线猛补油门来弥补距离,这时候会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当我后面有新进的对有时,我在入弯前,会轻采煞车提醒他,没有「车队同速」的压力。请他放松骑。




在TP中很多车友透过简单的动作,达成沟通的共识。!! 譬如当我的左脚垂放下来代表,路面有杂物,请后面的人慢行。当我过弯的时候在弯道中,发现对象有来车,我会举起左手 示意后者 放慢速度。




车子并不是The Pace重要的一面,不管大车小车,或者其他车种。驾驶人的「态度」才是TP的重点!!!他会让你了解你前面的车友
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很多跑道路的车友,不自觉都会犯上这问题),尊重领头的资格。同时给予车友,骑车技巧的认可与赞赏。你一定要有能力的限制直線速度的成熟度,利用这种观念。你们会吸引到一样观念的车友聚集,并且在其中享受摩托车的乐趣。而且也不会使大众反感,让警察觉得你们在飙车。在经验中利用TP的观念骑乘,到达目的地以后,没人会觉得自己比谁慢。 因为真的想竞争?那请下赛道吧。


赛道里头利用速度来跟对手竞争,他是具有攻击性的决心。 而道路!!我们骑车的衡量应该是得到快乐,而不是竞速。




感想:
这边文章,是我觉得最好的文章之一。或许你们看了,有些人会觉得又臭又长。不过以我在国外的经验,我们跟集结好友假日出游。我们利用了这个观念。每次的出游都带来欢乐,都能够在安全的范围内,达到过弯的乐趣。我刚来国内没多久,我晓得过内有很多的车队会结交假日出游,我不晓得这个方法,国内车队车由是否,也会善加利用。我只知道,用了这个方式,让我在假日跟车友出游的时候,只会有欢乐。不会有不幸。我们永远尊重领头者,不任意超岭头者的车。当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认识了新的车友。假日的邀约我使用了这个方法,一开始可能有车友觉得麻烦。不过最后都能够发现,这样的骑乘乐趣比以前更好玩。安全部分也提升了非常的多。




NICK IENATSCH 是 Freddie Spencer's High Performance School的教练 他所提倡的TP目前在全世界,广为人使用
他在拉斯维加斯的授课
两天课程约人民币两万左右。
左图为:Nick ienatsch 授课时的照片。






                                                                                                         Block animated ads                                                

                                                                                                         Show original ads                                                
?

                                                                                                         Show widget                                                
Settings

发表于 2012-3-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性太强了,,难得理解啊
发表于 2012-3-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性太强了,,难得理解啊
发表于 2012-3-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大师...好东西呀
发表于 2012-3-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视频中文讲解就更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卡瓦萨ki 发表于 2012-3-27 12:22
有视频中文讲解就更妙了

这种观念,很难搭配视频。很抱歉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zzfzzq 发表于 2012-3-27 12:21
理论性太强了,,难得理解啊

这跟技术无关,就是观念。也是国内最欠缺的,我希望你能够了解
发表于 2012-3-2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级 发表于 2012-3-27 12:26
这种观念,很难搭配视频。很抱歉

看倒看得懂,纸上得来终觉浅那...还要再路上多多实践养成习惯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卡瓦萨ki 发表于 2012-3-27 12:28
看倒看得懂,纸上得来终觉浅那...还要再路上多多实践养成习惯才行

嗯 观念懂了才是重点,他不是技术帖子

懂了观念后,你能不能跟车友假日出游能够达成才是,重点!!

不然像你说的,,,浅了
发表于 2012-3-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对骑行很多有帮助
发表于 2012-3-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骑行很多有帮助
发表于 2012-3-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文章总是教会了我很多      强烈顶起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3-2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3-28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舞飞扬御摩 于 2012-3-28 14:54 编辑

   大师的所说的观念很重要,作为在北京车队的组织者我深有体会,但是在实际中却有很多问题,跑山不同于赛道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意识,但是行为上却很难控制,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国内很难有条件进行相对专业的赛场训练,一方面是场地有限,另外一方面是资金问题,拿北京唯一的正规赛场:京港赛车场为例子,公开练习日可以跑四节,一节10分钟左右,费用是2000元,这还是要托人,车是自己的,出现事故也要自己承担,这还不算训练时候的耗材等等,粗略算下来一次练习最少要5000元上下,不是所有人能够承担的起的,我狠了半年的心也就是去跑过两次,还把车摔伤了{:soso_e105:},但是140的速度压弯侧滑出去人一点伤都没有,赛场就是安全!!

   所以大部分国内玩车的兄弟都是跑山路练出来的,用最危险的方式追求极限的跑法,因为没有跑过安全的赛场也就谈不上比较性,这是我们自己的无奈。
  正因为如此国内玩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车就有了阶级,大贸的瞧不起玩水车的,水车瞧不起玩小排量的,小排量的瞧不起玩国产的。。。。。。。。。。。以此类推,不是以人为单位的,先是车上面做文章,无趣之极,天下车友是一家是只是理想状态!
另外我先后在北京参与或自己组建了三个车队了,除了车之间的关系以外就是技术水平上的巨大洪流,这里说的不单是骑车技术的问题,还有对车辆理解的问题,经常骑着骑着那个车没油了,自己连自己车油耗都不知道,要么这个故障那个故障,虽然最后都能处理,但是却耽误了车队的整体时间,车队都希望做大,我最大规模带队出游70台车,83个人,何止一个担惊受怕能够形容,所幸没有事故,你说带队慢一点安全吧,技术好的玩不爽,不和你玩了,你说带队快一点吧,技术不行的说我靠!玩命呢!里外都不是,我一直坚持有车队出行规范,进山前安全会议,人家说你装,规矩太多没意思!
总结一句话,玩车必须要和自己思维,技术,对车辆理解,基本常识相近的人玩,慢慢吸纳志同道合的车友,每次没和大队出游过的新车友一定要有一定的人数控制,尤其是出游,盲目的车队扩张追求人数是不利于安全出行的!
与各位共勉!


发表于 2012-3-2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性太强了,,难得理解啊{:soso_e1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18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