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4|回复: 7

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结束!(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相对于消费者购买力的严重过剩。而购买力之所以跟不上生产的发展,在于财富的集中化导致两极分化加剧:穷人的钱虽然增加,但增幅缓慢;富人的钱则增长迅速。在一个临界点,富人的购买力停滞,穷人的购买力却没有弥补富人的减少,由此造成全社会购买力的下降,出现生产过剩。于是,富人缩减生产规模。生产规模下降,造成穷人失业增加,穷人购买力进一步降低,生产进一步过剩,如此出现恶性循环,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下滑直至崩溃,经济危机由此发生。这就是结论:“是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的经济危机”。. b% T* l/ E- a# N& ?# |
/ \2 X7 y3 B) ^, {9 m3 L

$ G( N* Y) E4 @# _  B6 _/ k这个结论如果能成立,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两极分化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的,大约只有基尼系数。但基尼系数的统计是不规范的,可靠性也很差。如果我们能找到每一个人的财富数据,并由此形成一个数据库,看财富顶尖20%的人群所占有的财富占全社会的比重,也许就能得出证据。遗憾的是,世界各国都不会给出这样的数据——因为占有最大财富的人群恰恰控制着政治权力,公布这样的数据,无疑于动摇他们的执政基础。
- ]$ s* w( G; s) ^5 r8 |. t

& f, C) h8 F4 D8 R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股市财富的集中度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要登上福布斯财富排行榜,需要至少10亿美元的身价。2005年,有793人入榜,财富2.6万亿美元,2006年有946人,财富3.5万亿美元,2007年则有1125人,财富4.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全球最有身价的1100多位富豪所占有的财富大约相当于全球年度GDP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情况可能要严重得多。2004年,胡润财富榜100位富豪的资产2500亿,占前一年GDP的1.8%;2005年,400位富豪的财富是6063亿,占前一年GDP的3.8%;2006年,500位富豪的财富是1.1万亿,占前一年GDP的6%;2007年,800位上榜富豪的财富是3.45万亿元。占前一年GDP的比重高达16.3%。 很明显,2007年虽然多了300位富豪,但中国最有钱的800人占有的财富已经集中到了一个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所以,2008年,1000位富豪的财富不到3万亿元,但入门的起点却仍要7亿元。 单纯从富豪财富集聚的过程,我们就不难想象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2007年的时候,胡润接受采访时称,中国上榜前50名富豪8年平均身家暴增了18倍。而这8年,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增长只有1倍而已。而全球不到1000位富豪的财富则在两年内增长70%,远远超出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9 ?5 k, f' U  a% y- V; s. s
# X& r" I; i/ j
极端的财富集聚,势必造成两极分化的严重局面。越来越多的财富集聚在少数人手里,穷人的财富就相对越来越少,达到极限后,势必引起经济危机。 如何能证明这一点呢?扬韬以为,富人的消费只局限于高端产品,穷人的消费主要集中于食品等低价商品。如果上述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见识到高端产品的消费率先见顶回落。
; F0 y4 y9 H+ {! |  d: {( T; V5 L; v. b  \- Z: F' V
比如,美国的房地产销售经历5年牛市后,在2006年就开始出现回落,当年销售量比2005年下降8.4%。美国的汽车销售则在2004年5月就达到高峰,当月销售163万辆。到2008年11月,美国汽车销售竟然只有74万辆,还不到4年前的一半。而美国官方确认是2007年12月进入衰退。此时,房地产回落已经两年,汽车回落已经3年。可以说,正是美国富人(次贷是穷人变成临时富人)的消费衰竭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次贷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前奏或者信号而已。
: q% g6 q$ q5 ]( ^/ U, ^# ?5 s# y5 {" C+ L4 z+ x
从中国的情况看,轿车销售在2008年3月达到顶峰,月销售50.8万辆,2008年8月就降低到34万辆,年底前虽然有反弹,但也只有38.8万和45.2万辆。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则在2007年9月就达到顶峰开始回落(12月数据不可比)。可见,从时间上看,中国富人的消费在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间达到顶峰,随后开始回落。
8 R& A* H# X" V+ b5 \
5 V1 T: s+ D, G8 f中国经济回落的时间比美国要晚两年。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有很大一部分是为美国的穷人服务的。在美国富人消费下降的时候,美国的穷人感觉尚不明显,消费一如既往,这帮助中国在美国陷入滑坡乃至衰退的时候仍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富人的财富仍在加速集聚。 如果这一切继续演化下去,中国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明显衰退征兆也是有可能的。 7 p7 L& H9 _1 N
: G- `) E2 L, O0 A: K
经济危机既然发生,也就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危机何时会结束呢?就是贫富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过剩产能被消化、社会需求重新开始的时候。
: p6 P5 X6 n7 g( u6 K5 ~" X& b& P2 v+ X6 p% z/ Z( ?
在二战之前的每一次经济危机,最后几乎都以混乱和战争而结束。战争的作用在于消灭财富,无论是房屋还是人的生命,无论是枪炮还是战车,大量的消耗使得社会财富被消灭,穷人无法再穷而富人也基本上消灭得差不多了,大量人口死亡后,重建的需求与和平的生活需求,使得社会生产重新走上正轨,经济就开始复苏。所以,战争是结束危机的一种选择。发动战争的国家如日本正是为了转嫁危机、掠夺财富而来。
3 d, q( ?  `& Y. U" S* c% c, R5 E% b% h3 M1 \& L4 l6 r) W& F4 Q
二战后,全球建立了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又使得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因此,每次危机出现的时候,都能看到各国政府修修补补,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向社会注入新的资金,以此来提高需求,满足过剩产能的需要。这种做法,从本质上说并不能消除两极分化,反而使得财富集中比以往更加剧烈。' W8 V1 ]8 G' V8 [/ i( \, ]
: t/ q3 B' v; O6 [! `& I9 G3 P
所以,社会在前行的时候,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一直到政府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轰然崩溃。 我们目前面临的全球经济危机,由此就有了与1929-1933年相似的地方。 70多年前的经济危机,最后以二战来宣告全面结束,新秩序由此建立。70多年后,世界会怎样选择,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等待。但我们可以确信,一定要出现某一个拐点,在那个拐点,世界贫富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两极分化程度有明显的下降,世界建设的需求开始上升。而要出现这样的拐点,单纯靠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主动的投资和加印钞票,是不容易来到的。
3 ^- C- c0 s& d+ }! s2 D% f8 v, ]$ d5 L2 i$ B3 B* d4 z# X
道理很简单,任何投资,都是富人承揽的工程。政府扩大投资,只不过是表面上给穷人工作骨子里仍在给富人利润。此时,穷人的工作收入并没有显著上升,反而出现下降。富人赚到的钱仍然不敢积极主动扩大生产——比如大规模基建工程开工后,天知道工程结束之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好买卖。 至于加印钞票,除非钞票的数量超过一定量级而导致通胀,虚假的物价上涨最终将导致社会陷入进一步的混乱。在加印钞票保持理性的情况下,多出来的钞票最终还是跑到富人手里了。
2 t' ?! m( i: W/ C3 x) `
( L  s9 m' ]( a想想上世纪初,为什么有那么多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理想,抛头撒血;有那么多勇士英豪在“打土豪,分田地”口号的感召下揭竿而起。所以,面临这样的危机,我们其实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需要世界的“肉食者”们集思广益想办法,看看他们是否舍得把积累的财富分给穷人一些,让企业少赚点钱,让官僚少贪点污,让富人少一点野心。这也许是世界和平化解危机的唯一正道。
发表于 2009-2-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我先帮楼主顶起,在看。。。。。。。。
发表于 2009-2-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不错,我顶了,好帖
发表于 2009-2-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用手机看完了,我想解决贫富两级分化,是长远问题。这次经济危机,源于金融业。。。希望快点过去吧,我还准备借牛年赚钱买车呢
发表于 2009-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必须顶!!
发表于 2009-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土111 于 2009-2-8 10:41 编辑
, \2 b+ i' Z! p9 E$ y' Y4 J3 U9 w  b# ]: e
来自两个胖子,哈哈哈,好玩
发表于 2009-2-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发表于 2009-2-2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了,好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27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