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06|回复: 31

经典老摩托——阳光爷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main01.jpg
陽光爺爺
在香港有人會追求最新最快的電單車,不過亦有愛好者喜歡經典車款。經典車可以有很多種類,但比較有趣的就是那些連基本操控方法都跟現代電單車大相徑庭的款式。若然在街上見到有騎士用手在油缸旁邊撥撥拉拉,那應該是騎著舊款的Sunbeam了。因為早期的Sunbeam車款,都不是用腳轉檔,而是要手去拉轉檔桿的。今次找來了三台不同年份的Sunbeam,最古早的一台產於1924年,絕對稱得上是陽光爺爺。而這三位爺爺卻仍然壯健,加滿汽油,用腳一踏,那就可以上路去了。
IMG_01.jpg

IMG_02.jpg       IMG_03.jpg


IMG_04.jpg

IMG_05.jpg
Sunbeam檔案
Sunbeam於1871年由英國人John Marston創立。生於1836年的John Marston早年跟隨Edward Perry當日本漆器學徒。到了23歲的時候,John開立了自己的公司John Marston Ltd.,並繼續製作家庭用品。在1871年的時候,Perry去世,John便接管了他的公司,而且開始製作起單車。在John的太太Ellen建議下,他採用了Sunbeam作為品牌的名字。John向來都是完美主義者,從製作單車年代開始,他想到為車鏈保持潤滑,於是為鏈條加上外蓋造成油池,使鏈條既潤滑又能保持清潔。
John_Marston.jpg
於1903年,John開始研究為單車配上發動機,但那些試驗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造成了人命傷亡。當時John放棄了製作電單車,後來於1905年成立了Sunbeam Motor Car Co. Ltd.並轉為生產四輪車輛。可惜他又遇上了汽車業的不景氣,於是他便在1912年以後重投電單車的懷抱,那時John已屆76歲高齡。當時的Sunbeam電單車是以Sunbeam單車為基礎,再配上單汽缸引擎,而Sunbeam的車款在人島TT大賽中也有不錯的表現。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zz520 于 2009-10-23 17:45 编辑

main02.jpg
1924 Model 5
第一台登場的,就是最古早的1924年出廠的Model 5。Sunbeam於20年代開始將電單車命名為Model 1至11,後來亦有不少變奏版本,甚至型號排到Model 16也有。Model 5配上了一台499cc側置閥門(side valve)引擎,最大馬力只有3.5匹,這個數字在現今的電單車市場只能充當「代步」車而已。側置閥門運作時十分有趣,可以見到閥門不斷上下走動。對於喝日台機車奶水長大的,這台Model 5實在是非常的不可思議!
_size600_IMG_1162.jpg     IMG_1163.jpg

IMG_1164.jpg

IMG_1155.jpg

IMG_1133.jpg IMG_1135.jpg

雖然現時內裡放了一個燈泡,但原裝設計並非一盞電燈,它實際是油燈來的。
IMG 1100.jpg

IMG 1101.jpg    img 1102.jpg

先從頭燈著手,雖然現時內裡放了一個燈泡,但原裝的設計並非一盞電燈,它實際上是油燈來的!後方的一個圓柱體,就是存放燃油的地方。它的油缸成長方形,但並不是所有空間都用來存放燃油的。不過為了行駛安全,車主都自行加裝了前後燈,而電池則設於車尾的籃子內。

這台單缸引擎同樣需要使用機油潤滑,但它並不如現今的機器般設有油池,它的機油就從油缸流下去,部份更會被燃燒掉,所以騎士要不斷添加機油,而非在若干里數後換油。左邊的油缸頂上,小窗是在行車時監察是否還有機油,前方的拉掣其實是油泵,用來手動把機油打進機器中。


它的油缸成長方形,但並不是所有空間都用來存放燃油
IMG 1103.jpg

小窗是監測是否還有機油,前方拉掣其實是油泵,用來手動把機油打進機器。
IMG 1104.jpg

IMG 1105.jpg

把手
IMG 1106.jpg

IMG 1107.jpg

IMG 1108.jpg

IMG 1109.jpg

IMG 1110.jpg

手動換擋桿
IMG 1111.jpg

IMG 1112.jpg
Model 5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手動的轉檔桿,這個時期的轉檔桿設在油缸右邊,拉桿向上設置,要轉檔也很容易。問題來了,右手轉檔,那麼油門怎控制?Model 5的油門並非如現代機車般用右手扭動,而騎士還得自行充當機車的ECU,為供油調校風油比。右邊的把手上有兩支重疊的拉桿,一支負責供油,一支負責汽門。比如要爬坡的話,那就要把氣油的濃度提高,使引擎有更好的燃爆。左邊把手設於前方的拉桿就是離合器,把手上方用姆指操控的是減壓閥,是發動引擎時使用的。至於兩邊把手末端的,就是制動拉桿,左邊腳踏是控制後制動的。把手上的響號當然是手動的,用力按下去,聲音不比電動的差。
Model 5的懸掛比較簡單,只有兩支彈簧跟連桿設計,而且是不能調校的。後懸掛呢?那就更厲害,只有座鞍下的兩個小彈簧而已。由於廠方早年生產單車,Model 5的車架也極像單車的結構。輪胎還是用上內膽胎,刺穿了的話可不得了!制動方式是前後鼓剎,在極速不高的車款上已經很足夠了。引擎右邊配上了Sunbeam專利的油池鏈條蓋,為引擎傳動組件保持潤滑。排氣喉設計簡單,直直一支仿如食水管一樣。
說了這麼久,到底這台Model 5是否能操作呢?答案是絕對可以!車主Simon不時騎他出遊,只是騎得不會很快而已。

排氣
paiqi.jpg
IMG 1113.jpg
IMG 1114.jpg
IMG 1115.jpg
IMG 1116.jpg
IMG 1117.jpg
IMG 1118.jpg
发表于 2009-10-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3_87:}{:3_8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zz520 于 2009-10-23 18:03 编辑

main03.jpg
1934 Model 9
Model 9最早出現於1924,不過1934年生產的Model 9經歷了10年的光景,設定跟24年的Model 5相差很遠。Model 9的設計較為運動化,它的基本設定跟賽車版Model 90差不多是一樣的。為了貼合運動化方向,可以見到Model 9的泥擋比較收窄,不像Model 5的刻意加寬,車身兩邊還配上了賽車號數牌。油缸兩邊設有大片的膠墊,相信是因為運動化的高轉乘騎使機器有較強列的震動,膠墊可使騎士的雙腳較為舒適。
01.jpg
改用電燈
02.jpg
03.jpg

06.jpg

493cc單汽缸OHV引擎
05.jpg


34年的Model 9搭載了一台493cc單汽缸OHV長衝程引擎,並配上高壓活塞。除了兩支推杆外,頂部的閥門也是外露的。車頭燈改用了電燈,開關就設在頭燈後方,上方還有電力錶。油缸頂部設有一個時鐘,十分有趣。轉檔方式同依舊使用右手拉桿,不過轉檔桿由向上改為向前,這樣的設計比較低風阻。由於仍時手動轉檔,左邊腳踏依舊是控制後制動的。排汽喉採用了出二方案,尾部用上扁平的魚尾設計。這時的引擎已有油路設計,機油不用再時常添加。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Model 9把手上的拉桿設計跟Model 5不同,油門已改用上流行的扭筒式,右方姆指操控的是阻氣門(choke),旁邊的小按鈕是控制高低燈的。左邊把手方面,上方的小拉桿是點火閥門,用以控制點火時間。雖然是運動化版本,但制動仍然是前後鼓剎。懸掛得到了改良,後避震還是靠那座鞍下的彈簧。至於前懸掛則改用了單彈簧連杆,但卻是可調校設計,仿如調校阻尼一樣。響號改為電動式,而電池就是附在車身左方的。

15.jpg

16.jpg

排氣採用了出二方案,尾部用上魚尾設計。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zz520 于 2009-10-23 18:16 编辑

1936 Model 9
最後登場的同樣是Model 9,但這是1936年的出品,而設定上跟剛才的Model 9又有很大分別。這台Model 9再不是以運動化為目標,反而採用了較為巡航的形態。首先排氣系統改為單出方案,泥擋也改用上較寬闊的款式。引擎同樣是493cc單汽缸OHV形式,但散熱鰓片的設計跟34年的款式有所不同。由於不是運動化的設計,油缸兩邊的防震墊的造型也沒有那麼誇張。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相差兩年,除了線條設計,還有甚麼改變呢?那就要看車身的右邊了,油缸上再沒有手動轉檔桿,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式轉檔。不過先別高興,因為即使改用了腳踏式設計,轉檔桿仍然在車身右邊,即是跟現代的車款左右仍是相反的。從轉檔桿接連車身的位置,可以見到一個有趣的檔位顯示,亦告訴著大家它是用上四前速變速箱的。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為強化巡航的舒適性,座鞍的彈簧行程長了一點,前避震的調校也較為容易。可惜的是,後座乘客依然沒有任何避震器,坐在後方的只好祈求路面不要太崎嶇。剎車的拉桿再沒有設於把手末端,形態貼近了現代的電單車。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三位不同年份的陽光爺爺,至今仍然健步如飛。可惜自創辦人於1918年去世後,Sunbeam這個品牌曾經多次易手,最後在60年代中沒落。雖然世界各地仍找到健在的Sunbeam,但Simon表示因為缺乏零件,很多Sunbeam最終都被關起來,再沒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所以要小心保養,還要好好愛惜這些碩果僅存的機車活歷史。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終於發完了,經過了多次編輯,時間也用了很久,希望大家看了回回帖。
发表于 2009-10-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经典头一回看见
发表于 2009-10-23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0-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典的车车啊!喜欢
发表于 2009-10-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鼻祖。{:3_83:}
发表于 2009-10-2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一回看见
发表于 2009-10-24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是繁体字?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是繁体字?
退伍路疯子 发表于 2009-10-24 08:18


香港的摩托网站转的,也懒得转简体了。
发表于 2009-10-25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经典{:2_67:}
发表于 2009-10-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董啊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4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