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9|回复: 14

最后的绚丽之二------国宝山陕甘会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照壁临街而建。
  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

外影壁墙

外影壁墙
DSC_0325.JPG

会馆大门

会馆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照壁临街而建,覆以庑殿顶、绿琉璃瓦,显得方正庄重。正面透空砖雕人物、鸟启、花果、博古等图案,背面正中嵌有一块五尺见方的石雕,外方内圆,浮雕双龙戏珠,衬以十二条小龙盘绕,外以花纹搂圈。照壁两侧有飞檐高耸的东西掖门。进入会馆,迎面是戏楼。穿过戏楼的门洞,正对的是牌楼和大殿。大殿是会馆最主要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关公像。大殿巍峨气派,最精彩的是殿檐下的装饰木雕,上下宽度达170厘米,雕刻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各种瓜果、花鸟、动植物、山水、人物、神兽、龙凤等,雕刻技法精湛,其景物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加之丹青彩画,更显得绚丽多彩,金碧交辉。
  由照壁入内,东西两厢,钟鼓楼对峙。楼均两层飞檐,高约三丈。顺甬道向北有牌楼一座,五楼三牌坊,中枢高耸,左右夹辅,飞檐参差,斗拱交互。上覆黄绿琉璃瓦,金莹耀目。牌楼正北为二殿,殿为三间,高三丈,广二丈五尺,深一丈六尺。檐下雕刻双龙戏珠。二殿北为正殿,十间,高三丈余,广八丈,深六丈。黄绿琉璃瓦覆顶。两侧为东西配殿。这些殿宇都装饰精美的木雕,从飞禽、走兽到花果、器物;从人物,神仙故事到吉祥图案,内容丰富、色彩各异。整个会馆的砖雕、石雕。木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以音乐拟建筑,因此中国建筑追求的是由空间的直观向时间的知解渗透。会馆的建筑艺术形象,讲究屋宇的高低搭配、院落的长宽布局、庭廊的有机结合、门户的安置对应等,这些浪漫的情调好像一个个动人以情的音符,让人赏心悦目。
  会馆的建筑是由群体组成的布局美,他不像罗马的万神庙、巴黎圣母院、伦敦圣保罗教堂那样激动人心的单体建筑。因而,人们到会馆游览,其艺术享受不在于单体建筑造型的欣赏,而在于群体序列的推移;不在于局部的雕琢趣味,而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不在于突兀惊异,而在于节奏明晰;不在于可看,而在于可游。
  最典型的莫过于砖、木、石三雕了,其题材丰富多彩,画面驳杂变幻,几乎包含了三教九流全部精粹的轶闻典故,给人们在观赏中提供充分驰骋想象力的广阔天地,触景生情,收获多多。
  说它“浪漫”,是说会馆的建筑形式的创作乃至全部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都有会馆主人的特殊劳动在里边。明末计成写的《园治》开宗明义就说:“世人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对于有更多艺术成分的建筑,则“筑园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对这百分之七十乃至九十的“能主之人”,并不是要求其做到技术的先进、技艺的高超,而是创造审美的愉悦、内容的提供。它不是匠人,而是艺术家的构思。那精美的小算盘、“二龙戏蜘蛛”等图案的奇思妙想,不仅是商家求吉的心理需要,更是艺术家审美心理的需要。关键在于这些商家不仅是理财的行家高手,还在于他们对建筑艺术的真知灼见和对民族审美精神的刻苦求索。
  会馆的建筑是官制与民间创造力的结合体,是规整 — 自由、和谐 — 跳跃、空间 — 时间、理性 — 浪漫等等审美意识和美的形式的交织融合。这就是乾隆风格的精粹所在,也是现代人无论有地位与否、有文化与否、有修养与否,各行各业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奥秘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照壁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有的照放在大门之内,也有的放在院落门前,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能对院内一览无余,又成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
  照壁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陕西扶风、歧山两县交界处发掘的西周遗址中,发现院落门前已有板筑照壁的残迹。照壁从造型上可以分为一字形、八字形和依墙式等,从用材上看又可分为琉璃制、木制、石雕、砖砌等。照壁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和富豪之家。
  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照壁为一字形,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壁体高8.60米,长16.50米,厚0.65米;整个照壁可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系用青砖磨砖对缝而成。
  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须弥为古印度的音译,意为妙高,是传说中古印度山名,是人类所居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旋转,三界诸王依此层层建立,以须弥名座,取其稳固之意。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四角用石雕“云龙捧寿”形成岔角。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从整体上看,壁体雄伟大方,颇为华丽。壁体之上是砖饰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图等,题材多样、技法精湛。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
  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顶或五脊殿。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龙形大吻。大吻又称鸱吻,龙口大开,咬住正脊,它既有较强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装饰构件。
  照壁的背后是他书写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成为会馆一景,不少游人在此驻足留影纪念
DSC_0259.JPG

大门一角

大门一角
DSC_0260.JPG

内照壁的砖雕

内照壁的砖雕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仔细看每一幅画面,据讲解员说过去的商人都讲究平平安安,所以和面里有瓶子谐音,还有账本有打开的有合着的,开着代表财源广进,闭着代表只进不出的寓意! DSC_0260.JPG DSC_0264.JPG DSC_0263.JPG DSC_0262.JPG DSC_02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之一:照壁的这幅画,名字是:二龙戏珠,先是外方内圆,代表商人的为人处世,里面是两条龙,通过龙鳞可以看出是雌雄两个,中间不是平常的珠子,二是蜘蛛。蜘蛛代表人脉广络,做生意的需要这个。真的是寓意深重啊! DSC_0254.JPG DSC_02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楼,又称歌楼、乐楼。它位于会馆照壁正北面的中轴线上,座南面北,正朝大殿内的关帝圣君。一般来讲,较大的会馆都有戏台。
  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舞台”名称。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说;“于是内妓与两院歌人,更代上舞台唱歌”,又唐代杜牧《寄远》诗曰“向无罗袖薄,谁念舞台风”。这种舞台的具体建筑形制不太清楚,但既然称为“舞台”,它的用途主要用于歌舞是明显的。
  我国古代戏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面开口伸出式戏台,建筑规模宏伟,装饰比较华丽,为木结构建筑。屋顶根据台的规模大小有多种形式,观众可以从戏台三面观看表演;另一种是一面开口镜框式戏台,这种镜框式戏台与现代舞台相类似,只是今天镜框式舞台为长方形,古代的则是中间大,两边小。演戏时,两边用布挡着,中间敞开,为表演区,台下观众只能从正面观看演出。
  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改为小学体育场,现存戏楼是从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的。该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戏楼上部,分为前后两部分,二者之间有一龙纹木雕屏风相隔。前台是传统的三面开口伸出式,为表演区,卷棚顶;后台,硬山顶,供演员化妆休息之用。前台檐角高翘,平板枋,额枋上雕有“云鹤图”、“丹凤朝阳”等图案,雕刻工细。清代和民国有不少名角在此表演。清代每逢关帝圣君的忌日,即每年的正月十三(接武财神)、五月十三(关帝生辰)、九月十三(祭关帝日)都在这里大演关公戏。古人观戏有感,写楹联云:“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又云:“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很有哲理趣味性。
  该戏楼雕花贴金、辉煌夺目、典雅精致,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

戏楼

戏楼

仰视

仰视

正门看戏台

正门看戏台

贯穿

贯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鼓二楼,在戏楼北边的东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我国古代重镇和规模较大的寺庙都设有钟鼓楼。会馆的钟鼓楼是开封经过战乱水患后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弥足珍贵。
  鼓楼的建筑形式与钟楼相同,关于鼓楼的名称来历和含义,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北魏时,衮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鼓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俄顷之间,声布万里之内……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可见鼓楼始于北魏,为李崇所创,以此传递消息,便于擒贼捉盗。这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是继烽火狼烟之后的又一创举。但后来鼓楼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以建造之美供人观赏。
  凡登钟鼓楼的游客,都会联想到“晨钟暮鼓”的成语。“晨钟暮鼓” 本谓时日推移、循环不已,多指寺院早晚击钟敲鼓时用的,后常形容寺庙的寂寞生活,亦比喻令人及时警悟。
  “晨钟暮鼓”一语,最早见于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古人有许多诗句来描绘“晨钟暮鼓”。北周庚信《庚子山集》中有“戌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有“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宋欧阳修《庐山高》诗“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宋陆游《剑南诗稿》有“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等等诗句。
  俗话说登楼撞钟,百事亨通;空中击鼓,消灾降福。愿钟鼓的悠扬之音为游观者带来好运吉祥。
DSC_0316.JPG DSC_0277.JPG DSC_0276.JPG DSC_0273.JPG DSC_0272.JPG DSC_0271.JPG DSC_02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厢房的照片和钟楼的一起发了,现在介绍一下厢房在大殿之前、戏楼之后,分列左右、相向而立的建筑称厢房。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民间称作“黄气冲天”。山墙在檐下嵌墀头,上面雕刻有太狮少狮、菊花等吉祥图案。
  厢房正面均为隔窗式门窗,上部隔心透明,下部裙板雕有如意头等图案。厢房前有廊房,下设木质坐式红栏杆。檐下置单翘斗拱,每间二攒,柱头科亦两攒。前檐柱与额枋相交处均饰有倒挂楣子,其上额枋、平板枋上面皆为木雕,有“九狮戏绳”、“九狮戏带”、“八仙醉酒”、“八仙庆寿”、“凤穿牡丹”、“二龙戏珠”、“街头即景”、“征战图”等,装饰繁华,雕刻精细,令人眼花缭乱。
  西厢房内有木雕立体模型《清明上河图》,东厢房内有《中国十大圣人展》,皆深受游人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之二:牌楼!!!牌楼,是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用于宣传礼教、标榜功德。
  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 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
  牌楼明间面阔4.5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明、次间均有额枋、花板、斗拱、檐楼等部分构成。雀替、花板分别以透雕、高浮雕手法做出花卉和动物图案。明间下层斗拱作十一踩五下昂,平身科五攒、角科二攒作等距排列,正心重拱造,外拽单拱造。象鼻昂,麻叶头状耍头。耍头上皮置一小平板枋,之上又置一层三踩斗拱,平身科七攒、角科二攒,其中三攒在45度向出斜昂和龙头耍头。次间斗拱作九踩四下昂,麻叶头状耍头。耍头以上另置一层一斗二升麻叶斗拱。明柱、边柱柱头均作出八边形灯笼榫。
  牌楼,中枢高耸,左右次楼略低。主楼上部檐坡绿琉璃瓦覆盖,正脊为牡丹花雕,中间置一方亭,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形象逼真,瑰丽之至。正脊两端的鸱吻,剑把上东书“日”、西书“月”。“日”表示智慧,“月”表示善心。
  主楼中央前后悬挂近2米高“大义参天”、“流芳千古”额匾。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做工精细。次楼花板上绘有八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牌楼之每角下面均有垂花柱,凡八根,分别雕刻石榴、佛手、葵果、莲蓬、牡丹、荷花、花篮等。
  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的木牌楼在河南有四座,即汤阴岳飞庙、社旗火神庙、舞阳北舞渡山陕会馆和开封山陕甘会馆,虽然平面布局造型一样,但无论从建筑结构和建筑艺术上讲,都无法与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牌楼相媲美。
  会馆的牌楼造型独特、形象庄重、工艺精湛,把它列入河南清代古牌楼的珍品,当之无愧。
  牌楼东西两侧各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下均有龟形石座。石碑下驮重的石兽叫 ,它是龙生九子的一员,因力大善负重,故使之驮碑, 为吉祥神龙,民间有“摸摸 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 腚,一辈子不生病”。相信者,请一试。

DSC_0283.JPG DSC_0282.JPG DSC_0281.JPG DSC_0280.JPG DSC_0266.JPG DSC_028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雕,是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类。会馆的建筑装饰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杨木、梨木等。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为题材的作品。会馆的木雕十分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韵味。中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发展到清代和古建筑一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会馆的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在中原地区首屈一指。 尤其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雕刻得最为精彩。苍龙腾云驾雾、凤凰振翅欲飞。龙头凤首突出于画面之外,伸向空中。工人们匠心独到地采取圆雕手法(民间称为悬雕),使龙与凤的造型适应多角度欣赏,这样的技艺手法使龙凤更具立体感、韵律感、跳跃感。
  大殿内部梁枋上,木雕彩画相应成趣,琳琅满目。卷棚前后檐60个拱眼板,每板两面雕刻,计有120幅画面,内容多为神话、戏曲、民间故事等。每一间的上方横梁上都有精美的匾托,说明当年的巨匾不少。内檐额枋上雕刻的“二龙捧寿”、“蝙蝠扑云”,其技法之高超不亚于外檐。
  山陕甘会馆的木雕艺术,布局精巧、繁而不乱、构图紧凑、疏密相间、豪华精丽、巧夺天工。其题材、技艺不乏典范之作,包含的史学、美学、文学、民俗学价值更是十分宝贵。以“雕梁画栋”、“鬼斧神工”来赞美会馆的木雕艺术,是恰如其分的。

DSC_0291.JPG DSC_0290.JPG DSC_0287.JPG DSC_028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295.JPG DSC_0294.JPG DSC_0292.JPG
DSC_029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300.JPG DSC_0299.JPG DSC_0298.JPG DSC_0297.JPG DSC_029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之三----木雕的二龙戏珠。关键是龙口中的珠子不是粘上的,是一个整木雕出来的。经历了200多年还没有任何损失,不得不叫人称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来张关老爷的,还有那个戏台,时间上是给关老爷看到,在殿内看戏台视觉正好不需要仰头! DSC_0306.JPG DSC_0305.JPG DSC_03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帖子先占个沙发了!定一个也是必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2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